cover_image

提前5年碳达峰,上海交通新政初露端倪

江之澜 昂扬汽车
2021年06月07日 15:17
目前上海正在抓紧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对外表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上海已明确要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比全国目标提前5年。

图片


据悉,实现碳达峰,上海将重点在五个方面用力:

一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是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三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四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五是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湿地、林地、土壤、海洋的固碳作用,提升碳汇增量。


图片

这其中,在交通领域,上海市把碳减排的主体确定为道路交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洪“交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路径与对策论坛”上表示,车辆电动化是控制交通领域石油消费总量、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的有效途径之一。据统计,上海道路交通能源结构目前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地面公交电力占比约为39%,巡游出租电力占比约为 4%,社会车辆电力占比约为 3%,重型货车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体。 


图片

朱洪认为,存量交通的电动化转化推进速度是碳达峰的关键。道路交通领域的碳达峰本质上是化石能源用量的达峰(假设单车能耗不变,则可视作燃油车数量的达峰),因此,提升增量电动化比例的主要作用是减缓碳排放的增长速度,而存量的电动化转化才是削减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朱洪计算,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需要的电动化比例分别为:


  • 在环境约束条件下:(PM 浓度达到 25 微克/ 立方米,O3 日最大八小时浓度 90 百分位值)在现状基础上得到控制, 则大货车、集卡电动化比例需达到 20%- 30%;

  • 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若机动车碳排放到达峰值,小客车电动化比例需要达到4 0% 左右;

  • 产业需求:若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 2035 》目标,纯电动车销售占比将超过 50% 。

图片

因此,对于发展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朱洪建议,要从市场推广、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降低市场使用成本:在市场推广上,改变原有直接对产品的补贴的推广政策,转变为全面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的政策。此外,要考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在产业发展上,由原本的重规模转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政策。第三,通过模式创新盘活资源:在模式创新上,继续鼓励和推动产品使用模式的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并且推广到全国。

图片

交通政策的制定方面,朱洪建议:鼓励燃油车辆存量替换为新能源车。同时,规范运营,适度鼓励。加强私人电动车从事营运行为管理力度,适度提高燃油车获取和使用成本来倒逼车辆电动化转型。在特定范围、特定时段推出绿色区域试点。此外,兼顾需求和供给,借力市场和科技。以新基建为契机,提高社会基本车位充电配建指标,适度增建专用充电场站,推进停车网络和充电网络两网融合发展。同时,深化推进私人充电资源共享,加强新能源汽车车用电池管理。

图片

此外,在行业政策方面,朱洪建议,由政策引导市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应用,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车辆购置与补贴政策, 完善道路通行权等相关鼓励政策, 推动道路交通行业内资源共享。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完善车辆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行业电动化车辆新技术发展,加强车辆与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车辆运营监管。除此之外,要引导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行业产业共同发展。要积极探索换电新模式、“租赁+购买服务”等商业模式,灵活调整管理制度以鼓励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新能源车车辆背景下技术人才培养。

图片

充电设施政策方面,朱洪提出要有序充电管理——支持需求响应引导电动汽车参与有序充电活动。依靠需求响应来引导电动车进行有序充电,研究充电电价机制,选取有条件的小区开展有序充电示范。

图片

此外,要加强公共配电容量管理—— 关注公共配电容量的公平处置问题。支持并制定配网、充电桩、电动车各相关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建议进行充电智能化运营探索—— 鼓励充电设施智能化营运的探索。鼓励安全防护、无人自助、储能、智能交通融合等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研究挖掘用户充电行为特征,鼓励运营商做好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的新型充电系统或技术储备。


图片

背景——


2021年5月27日,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China Clean Transportation Partnership, CCTP) 2021年度会议——“交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路径与对策论坛”在京顺利举办。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尹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中国项目负责人、高级研究员何卉等气候能源、交通和环境领域的24位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机构、智库、企业和媒体等约120人参加线下会议,微博线上直播总观看达3.2万人次。本次会议由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主持并总结。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昂扬汽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