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现有基础上,一些困扰交通深入转型的问题仍亟需回答,比如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还面临哪些挑战?交通行业排放核算体系何时建立?如何持续推动汽车节能减排与电动化转型?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为解答这些问题,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于2022年集结了来自交通、能源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制了《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经过一年的编写审阅,4月15日《蓝皮书》在“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 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上重磅发布。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执行主任安锋博士对《蓝皮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蓝皮书》共分为8个篇章,以50个问答将交通领域最前沿、最典型的话题进行了精彩呈现,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交通排放趋势与现状的同时,指出我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并加以分析论述,通过国内外先进案例,深入剖析了其对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的启示,助力交通持续脱碳。
本书的发布有利于交通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上下游企业以及公众等群体了解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制定减排战略规划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集结了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研究中心、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以及落基山研究所9家行业顶尖机构的专家和团队共同撰写。
专家推荐语:
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前副主任丁晓华:一部由汽车、交通、环境领域专家共同编写的概览型、宽视角、跨行业、易阅读的一部皮书、也是一本工具书。也是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的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首部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报告。放一本在案头,很多相关数据可以随手找到,很多实践案例可供参考。交通零排放的中国行动也对国际交通零排放的推进有重要借鉴作用。
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好德:报告立足“双碳”目标实现的若干关键问题,面向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经过主编团队与机构的辛苦整理,从全球低碳、清洁的绿色交通发展政策入手,比较全面的总结梳理了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等领域的碳排放核算、燃油车节能与汽车电动化转型、海运减污降碳,以及交通运输结构协同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目标、发展现状、工作进展、技术路径与方法措施等问题,报告对每个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有数据、有依据、有案例,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机构的政策、技术,数据和经验的总结与交流,堪称为一部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相关知识的“ChatGPT”,是本领域科技工作者值得常备的一部参考资料。
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特聘总工程师刘莹:《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是一本集中国交通领域减污降碳最新研究成果的书。当前,各个领域都在明确零排放方向和探索落地路径的时期,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可谓正逢其时。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
一、从《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的目录看,应该是一本介绍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百科全书和重要的资料源。
二、将公路领域与铁路、水运和航空同台撰述,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宏观大局的全面深刻的认知。
三、深入分折了面临形势,行动路径和任务,目标和问题。
四、对清单的提出、编制要求、管理机制、需求与边界,尤其是公路、水路、铁路领域的核算方法做了详细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五、对传统燃油车、汽车电动化、充电及基础设施设立专篇论述。
六、结合国际经验,对交通运输结构协同发展的成效、措施、改进提出建议。
能够耐住寂寞,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而且是一件不小的事,真不容易啊。向所有参与的专家致敬!
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CCTP成员由清洁交通相关领域拥有较强政策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政策及学术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代表构成。首批伙伴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能源基金会、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等13家机构。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以防止更严峻的气候变化影响。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可持续交通能刺激经济增长并保护环境,例如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从2015年的130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510万辆,但可持续交通在全球的推进仍然缓慢且不均衡。
今年1月10日,美国公布了由交通部、能源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环境保护局共同制定的《交通部门脱碳蓝图》。该蓝图被拜登政府称为截至 2050 年减少交通部门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里程碑式战略。
根据《蓝图》的描述,交通运输部门占美国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分之一,其中49%的排放来自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21%的排放源于重型商用车、10%的排放来自以拖拉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
为在2050年之前实现全美的净零排放,《蓝图》确定了一整套涵盖客运与货运、多种车辆类型和技术路线的解决方案。
其中零排放的电动汽车被定义为新交通模式的基石,电动汽车行业的推进将与电力行业的脱碳同步进行;氢燃料电池则被明确定义为电动汽车的补充,仅在以长途货运为代表的长续航、快充能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而在包括航运、工程机械等难以实行电气化转型的领域,《蓝图》依然将更高能量密度的可持续性燃料(例如生物质燃料)视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蓝图》预计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产量有限的可持续性燃料足以充当向净零排放转型过程中的技术过渡。可持续性燃料的存在也使得内燃机车辆足以在2040年之后继续使用。
具体到乘用车的转型时间表上,《蓝图》要求电动汽车销量需在2030年达到全美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联邦政府将作为示范先行进行政府车队的电动化替代,拜登政府将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各政府部门在2027年之前实现100%的乘用车零排放采购、2035年之前实现所有车辆的零排放采购。目前联邦政府车队总规模达60万辆,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代表的13个州已经先于《蓝图》公布替换州政府车队的路线图。其中包括美国邮政总局将于2026年之前替换旗下所有6.6万辆车辆为电动汽车。
《蓝图》同时指出,若需要在2050年之前替换全美范围内2.8亿辆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总保有量,2030年代半数销量为电动汽车的目标过于保守。根据估算,美国需要在2030年代提前将新车销量之中电动车占比提升至九成以上方能完成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
虽然拥有特斯拉这样的明星企业,但是美国电动汽车增长乏力的根源经常被归咎于联邦政府迟迟拒绝出台刺激性政策。在环保意识浓厚的加利福尼亚州,2022年上半年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就超过了18%,为美国平均水平的四倍。
《蓝图》也明确强调,此前拜登政府发布的《基础设施计划》和《削减通胀法案》是推动交通部门完成净零排放转型的前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