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上,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资深研究员秦兰芝女士作题为“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的主旨发言,以下是对秦兰芝女士发言的总结呈现。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资深研究员秦兰芝女士发言
商用车电动化面临挑战,基于场景推动电动化是必需也是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政策利好更加多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3年1-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接近40%,而同期新能源商用车整体销量为19.93万辆,市场渗透率仅为9.2%,远低于乘用车领域。总拥有成本(TCO)短期内难以与传统燃油车平价、补电效率等问题成为制约商用车电动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商用车电动化进程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显著差异。城市客车新车电动化比例接近100%,城配物流新车电动化比例超过30%,而重型货车领域电动化则刚刚起步。由于不同应用场景对商用车辆的车型、技术以及作业时效等因素的要求各异,基于场景推动商用车电动化是必需也是未来趋势。
科学构建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
影响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因素多元且复杂,为更好评价不同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发展的优先级,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以德尔菲法的专家问询形式,先后进行了四轮专家意见收集和反馈确认,最终确定了一套含有8个定性指标和5个定量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覆盖了成本、充/换电、减排潜力、政策等多个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1 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价指标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选取货车作为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的主要对象。通过大量调研和走访,基于运输/作业特征、所用车型等信息,将市场上的商用货车分为17个不同的场景。除机场地面作业场景和工程抢险、消防、救护等特殊专用场景外,其他15个场景对市场上货车的车型覆盖度可达到87%。
表2 商用货车使用场景分类
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级与实际市场发展高度吻合
综合定量指标评估和业内专家对定性指标的评分,获得了15个货车应用场景的电动化优先级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港口/矿山短倒场景、城建渣土专用场景、短途垃圾收运场景以及城市配送场景的电动化优先级处在第一梯队。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车辆的日行驶里程以及单边行驶里程相对较短,作业路线相对固定,更适合电动化转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港口内拖车电动化已经有显示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港口内用车具有运距短、场站封闭、统一管理和持续作业等特点,应用场景极具代表性。以换电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在总拥车成本方面已经可以与燃油汽车媲美。
电动化优先级较为靠后的场景主要是从事长途运输的干线物流、仓储运输等场景,这些场景缺少较为明确的政策激励,用车以重型车或牵引车辆为主,可选车型款数相对较少,且几乎不具备成本优势,目前的电动化转型发展并不理想。专家建议,除了继续推广电动车辆外,还应探索氢燃料电池等替代技术,促进中重型商用车行业向零排放转型。
表3 商用车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动化评估结果
总体而言,研究强调了针对不同场景的电动化策略应该是差异化的,需要根据每个场景的具体特点和技术发展水平来定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商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