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CCTP第六期会客厅成功举办:预见2025零排放交通

会客厅 2025-03-13

2025年2月21日上午,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第六期会客厅以“预见2025零排放交通”为主题,在CCTP视频号全程直播。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回放~

会客厅嘉宾


主持人

王贺武

CCTP执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参会嘉宾

丁晓华

中汽研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前副主任

欧训民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汤文军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王云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能源交通中心主任


在活动的开场环节中,CCTP秘书处、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向观众介绍了CCTP的工作理念、聚焦领域以及成员单位,阐述了举办本期会客厅的背景及意义,并对与会嘉宾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随后,本次会客厅的主持人王贺武主任依次介绍了与会的四位行业专家。与会嘉宾重点探讨了三个核心议题:一是面向碳中和目标的交通行业整体发展趋势预测,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演变与技术路线选择,三是非道路交通低碳化转型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挑。在互动环节,线上观众通过直播平台踊跃提问,与会专家就观众关心的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解答。本次会客厅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入探讨,为推进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丁晓华、王贺武、王云石、王雯雯、汤文军、欧训民

图1 线上讨论嘉宾合影

专家们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含出口)总销量预计将达到1700万至17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攀升至53%左右。从技术路线来看,纯电动汽车将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其增速预计将逐步趋于平稳。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动力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车辆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基于这些积极因素,业内专家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


此外,会议还探讨了低碳燃料在商用车、非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路径。专家们指出,在长途重载运输、远洋航运等难以实现深度脱碳的细分场景中,低碳燃料(如氢能、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料)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碳排放特性,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未来通过构建完善的低碳燃料供应链体系、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将能够有效助力全球交通领域的碳减排目标达成,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在王贺武主任和王雯雯女士的精彩总结中,本次会客厅圆满落幕。主办方对参会嘉宾的深度分享以及在线观看直播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订阅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