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丘建栋受邀出席“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并就“双碳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与减污降碳的协调发展”进行主题发言。
移动式排放源监测核算难度大且复杂
道路交通碳排放属于移动源式排放,具有难以监测核算的特征。移动源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现有的测算方法主要基于国际IPCC 2019年修订版指南,基于宏观维度“自上而下”的燃油消费量或者车辆周转量来计算碳排放。而对于实际碳排核算与管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深圳核算实践——中观到微观交通排放核算不断精细化
中观层面的核算包括对路网交通量动态推算,路段级交通排放核算、交通需求模型、动态流量推算及本地化排放因子等。如交通需求模型通过关联挖掘公交、出租车、货车等多源GPS、地磁检测、视频卡口、车牌识别、车辆排放标准等数据,开展交通需求测算与标定,提取全路段交通需求(分车型流量)与运行特征(服务水平)状态,从而分析路网动态交通的需求与运行特征。
图1 交通需求模型
根据动态交通需求模型+本地化交通排放因子,对全路网分车型流量进行动态排放核算,尽管其核算精度高于IPCC指南,但实际应用面临以下挑战:
因此,还需要从中观路段级排放核算细化到微观个体车辆级动态排放核算。
深圳市采用的微观层面核算还原了个体车辆逐秒运行轨迹、对车辆排放因子进行了细化并且纳入了新能源车辆能耗因子,考虑了车辆载重、道路坡度与环境温度对排放因子的影响。以对个体车辆的动态排放核算为例,该核算以车辆秒级运行工况为核心,动态标定个体车型排放因子,精确核算目标车辆排放,面向运营车辆碳排管理和企业节能减排业务,构建排放监测-交通管理与减排的排放监测闭环业务系统。
图2 微观个体车辆排放核算:以车辆动态运行轨迹进行监测核算
交通排放碳核算的应用实践愈加多元化
基于日益精准的碳核算方法与模型,深圳展开了丰富的交通碳排放监测核算的应用与实践。2014年,根据中观维度的交通排放核算模型对深圳2015、2020、2030交通减排潜力进行了核算与研判。根据模型预测,这三年深圳交通日均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5万吨、3.5万吨及5.6万吨。
通过对深圳不同停车收费方案情景下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评估,协助政府制定了重大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如通过对不同区域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模拟测算出了实施后模拟分区的碳排放分区密度。同时协助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移动源大交通领域排放预报技术,开展精细化“流量-排放-预报”一体化平台,以精细化交通排放监测核算,对未来空气质量预测研判。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