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成都成功召开。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先生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作题为“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考”的主旨发言。为方便专家朋友们快速获取核心观点,CCTP将龚慧明主任的发言总结呈现如下: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为保护宜居地球,2015年COP21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并寻求将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然而,根据各缔约国第一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计划,2050年全球温升甚至可能突破2.5℃,这使得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025年全球缔约国将提交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目标,这将进一步推进包括交通领域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颗粒物在内的多种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然而,臭氧污染挑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在保障人体健康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以本次会议举办地成都为例,尽管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2023年PM2.5和臭氧浓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部超标。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想实现冬季“开门见雪山”仍需大幅改进空气质量。统计数据显示,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与汽车保有量紧密相关,因此推动汽车新能源化转型——特别是零排放——对缓解空气污染乃至应对气候变化都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新车销量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新能源乘用车、货车、客车都均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也超过了40%,新能源货车的发展相对较慢(渗透率不到10%),但已经呈现出了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
图1 新能源汽车销量趋势、结构及渗透率
在乘用车方面,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量持续下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断增加,一些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市场化驱动逐渐成为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的主导力量。值得关注的是,过去的一两年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销量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占比快速上升(图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汽油车换购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其实际节能减排效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且无法最终实现零排放。
图2 中国乘用车销量及结构趋势
在货车方面,整体市场依然低迷,但轻型货车和重型货车的电动化都取得了新进展。近两年,新能源货车销量逐步上升,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8.8%(图3)。总体而言,货车电动化还处在初期阶段,政策支持对新能源货车的推广和应用依然至关重要。
图3 新能源货车销量及渗透率趋势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特别强调要加强县、乡两级的充电设施建设。财政部、工信部和交通部还将在未来三年内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充电基础设施保障服务将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上限,并将进一步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是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
此外,车网互动也将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新动能。过去一年内,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政策,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交通排放问题,还将在促进新能源电力渗透和并网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乘商差异化施策加速迈向全面电动化,源网荷储系统推进全社会零排放转型
考虑当前气候变化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