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CCTP成功举办了“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陈垒博士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作题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背景下的车网互动发展前景”的主题发言。为方便专家朋友们快速获取核心观点,CCTP将陈垒博士的发言总结呈现如下:
不断提高的新能源占比要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四大特征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新能源占比的提高深刻改变着能源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我们不能按照传统能源的方式来规范和扩大新能源,必须深化能源革命,驱动新的商业模式,从系统角度优化和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才能真正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将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定义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2022年6月,《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国灵活性资源将向低碳灵活性资源保障体系演变
目前,我国灵活性资源从单一发展路线扩展至多元资源协同。未来灵活性资源的发展将从以灵活性电源为主,向“源网荷储”协同的低碳灵活性资源保障体系演变。同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但我国灵活性资源发展仍面临以下两大难题:大容量长时间储能存在技术不成熟、新型储能装置成本高,配套市场机制不健全问题、电力市场机制不健全,需求侧响应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车网互动是重要的灵活性资源
目前V2G或者车网互动是将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设施,通过充放电桩可以实现负荷低谷时充电、负荷高峰时放电,构建动态“新能源汽车+电网”能源体系,实现能量双向互动。政策端,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政策措施要求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序充电。实践层面,蔚来、广汽等车企也已经在打造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与电网联动调频试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试验。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均未对V2G功能作出有效规范,V2G聚合参与电力交易的相关数据交互、运行调控、信息安全等标准体系仍待补充。其次,反向放电价格机制未明确、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市场方面存在参与频次偏低、区域较少以及有效计量手段缺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深刻影响着车网融合的高效互动。
发言结束,本环节主持人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就相关问题与陈垒博士进行了交流:
Q:有哪些方案或可行路径可以进一步推动车网互动的高效运行?
A:车网互动要做起来,首先要有实践和示范,建议从微电网开始,围绕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商业模式、政策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去开展具体的工作,并基于这些示范经验进一步推动车网互动的高效运行。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