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丨刘燕: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正在加速,全球化发展需战略引领

专家观点 2024-08-09


8月9日下午,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成功举办了CCTP第二十七期沙龙研讨会——全球视野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与展望。安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刘燕受邀出席本次沙龙,并以“企业出海策略与实践经验”为题作先导演讲。本文是对刘燕先导发言的整理和总结。


中国出口主要商品类型从“老三样”向“新三样”转变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全年名义GDP达125.3万亿人民币。尽管面临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挑战,中国在2023年仍贡献了全球36.8%的经济增长,并且预计在2024年仍将实现4.6%的增长。


国际贸易是国家制造能力比较优势的“镜子”,中国出口主要商品类型中,“老三样”即服装、家电及家具的比例下降增速放缓,“新三样”即汽车与电子载人汽车、锂电子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的比例从2020年开始迅速攀升,具体来看,从2020年到2023年11月,电动载人汽车、汽车、锂电子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出口的年化增速分别达到136%、88.5%、62.6%和31.9%。


出海成为大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正在加速,众多行业的海外收入从2020年到2022年实现了超20%的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9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从结构上看,中国对外投资中并购投资的占比从2019年高峰的66.8%大幅下降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21.5%,取而代之的是非金融类的基建、绿地投资占比显著增长,中国企业出海模式由并购投资向非金融类投资转变。企业境外收入的稳定性与境外是否有子公司呈现出显著差异,2018年以前,是否在海外直接设立子公司对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营收并无重要影响,但从2018年以来差距逐渐扩大。


从战略、组织与管控、人才及风险四个维度布局出海战略

中国企业出海经历可分为产品出海、渠道出海及生产研发出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商品销售,无需海外实体。第二阶段在境外设立代表处及服务中心,提供全面服务。第三阶段通过并购等方式,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化布局。出海企业需慎重考虑战略定位、财务规划、人才培养及风险管理,合理利用海外架构优化资金和税收。中国企业出海需要从战略、组织与管控、人才风险四个维度进行通盘考虑:


  • 战略:通过设定海外业务的战略目标和差异化定位,明确业务组合并匹配资源;
  • 组织与管控:明确海外业务的组织结构只能建设,匹配相应的管控模式;
  • 人才: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包括外聘人才、发展人才、淘汰不合格的员工及借力外部人才等;
  • 风险:识别海外业务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管控举措。







订阅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